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

家鄉濃厚的人情味

昨天有位家鄉的老鄰居,特地從家鄉來吉隆坡探訪嫲嫲(他們很久沒有見面了),嫲嫲在家鄉很受鄉親尊重。

她年輕時,無論村里的紅事白事還是觀音誕,都是由她來做大廚煮給全村人吃,就算大著肚子也一樣(她在家鄉被公認廚藝非常了得的人)。他們聊起往事趣事,都得說得滔滔不絕津津有味。

例如每天的傍晚五點半吃完晚餐,街坊鄰居都會自己拿椅子坐在空地聚會說說笑笑,七點鐘就各自回家看電視。這種親切感就如家人般,所謂遠親就不如近鄰,大家有煮到好吃的都會和鄰居分享,有事就互相幫助不分彼此,家鄉情懷特別有味道。雖然現在沒有時常見面,但見面時聊天完全沒有隔膜,可以天南地北互相交流慰問。

回想我單純又開心的童年,當時大哥哥和大姐姐們都這麼疼我(現在還是一樣),原來我是第一個在我們那條街最小的小孩,所以他們都特別疼愛我。

這種家鄉情,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,還有多少人可以體會和感受到當中的意義?

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

寻求突破发掘另一个自己

在踏足社会大学的第一步,就要怀有金刚不坏身,跌倒后就自己爬起来,不要让别人轻易打破你樽盐(尊严),人情世故,处世之道,每种都有很深的学问,需要不断学习。

为了发掘另一个自己,就以跌跌撞撞的经验,踏出第一步定下明确的改变目标,勇于尝试新领域寻求突破,要大量吸收不同的营养来填补空缺,不断的检讨自己的不足,每天学习一点点慢慢就变成一座山(Sikit-sikit jadi bukit),用实践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,多向成功人士学习与请教问题。

有心要改变自己就要坚持目标,再艰难也要走下去,时间可以证明一切。

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

向成功人士學習

剛剛聽一位富裕而又完全沒有架子的海外銀行CEO和幾家酒樓的老闆的成功人士(他還說自己是個不怎麼樣平凡人),說了一些他的成長經歷和人生處世金石良言。

他小時候家裡貧困,住的是非法屋和騎腳踏車去上班(銀行小職員),而他為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(得到更多的善知識),每個星期六日(持續兩年)可以從增江新村騎腳踏車到怡保路。
他的處世之道是做人不一定要贏,即使你是對也不要為了贏而失去一個朋友(雖然朋友是錯也不可以說話語氣傷害別人,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包括自己)。其實自己輸了又不會吃虧,反而贏回一個好朋友好夥伴好伴侶。而且做人不可以忘本,一定要會感恩一路幫助你的父母(孝順),朋友,伴侶和工作夥伴。

我看到他做到的一點就是,把他的酒樓緬甸工人(外勞)也當自己人,酒樓賺的錢都帶他們回去緬甸,買房子和開酒樓給工人。讓他們的家人朋友有工作,不必去到海外做外勞(這一點,很多老闆不拾得也做不到,也是最令我佩服的一點)。